项目导航

浅谈翻译二十讲:第十九讲《鹿鼎记》英译本学习札记

【第十九讲】《鹿鼎记》英译本学习札记


       最近看到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一本书,题目是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作者是Louis Cha,译者是John Minford. 这位译者,虽不认识,却很熟悉,因为读过他和David Hawkes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红楼梦》)。我还知道他在香港理工大学(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任教。但我没有想到他又将这本书译成了英文,把书打开一看,我立刻被那流畅的译文吸引住了,句子都是地道的英文。于是我就想去找一本中文原文,对照着学一下,一定会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中文本很快就找到了。那不是别的书,正是鼎鼎大名的金庸所著的《鹿鼎记》。这中文本虽然比不上英文本印刷精良,那文字却是极好的,句句都是地道的中文,而且处处散发着传统的章回小说的气息。

       这时我脑子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译者是怎样把这地道的中文变成地道的英文的呢?可能你对这个问题也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从头读一读吧。

1. 北风如刀,满地冰霜。

2. 江南近海滨的一条大路上,一队清兵手执刀枪,押着七辆囚车,冲风冒寒,向北而行。

3. 前面三辆囚车中分别监禁的是三个男子,都作书生打扮,一个是白发老者,两个是中年人。后面四辆中坐的是女子,最后一辆囚车中是个少妇,怀中抱着个女婴。女婴啼哭不休。她母亲温言相呵,女婴只是大哭。囚车旁一名清兵恼了,伸腿在车上踢了一脚,喝道:“再哭,再哭!老子踢死你!”那女婴一惊,哭得更加响了。

Along a coastal road somewher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 detachment of soldiers, 

each of them armed with a halberd, was escorting a line of seven prisoncarts, trudging 

northwards in the teeth of a bitter wind. (1) In each of the firstthree carts a single male prisoner was caged, identifiable by 

his dress as a memberof the scholar class. One was a white-haired old man. The other two 

were menof middle years. The four rear carts were occupied by women, the last of them by a young mother holding a baby girl at her breast. The little girl was crying in 

acontinuous wail which her mother's gentle words of comfort were powerless toconsole. (2) One of the soldiers marching alongside, irritated by the baby's crying,aimed a mighty 

kick at the cart.

(3)"Stop it! Shut up! Or I'll really give you something to cry about!"

(4)The baby, startled by this sudden violence, cried even louder. 原文每一段前面的编号,是我为了叙述方便而加的。我一共取了六段原文。译成英文就成了十三段了。这里面有合有分,主要是分,一个重要原因是英文喜欢把对话与叙述分开,而且各人的话都独立成段。因此译文的段落与原文的段落是不对应的。

我在译文里需要说明的地方加了注号。下面我就以注释的形式来谈一谈我的学习体会。

注1. 原文第1段只有一句话,而且很短,但里面包含两个分句,讲的都是自然条件。作者的意图大概是借以烘托气氛吧。这一段,译者没有单独处理,而是把它揉在下面一句话里,其中有in the teeth of a bitter wind,放在句末。至于他为什么这样处理,我也说不好。我想也许是外国人写书喜欢开门见山,于是我就找了几本书看了看。

卡夫卡的《城堡》是这样开始的:

It was late evening when K. arrived. The village lay under deep snow. There wasno sign 

of the castle hill, fog and darkness surrounded it, not even the faintestgleam of light 

suggested the large castle. (Franz Kafka, The Castle

迪内森的《走出非洲》是这样开始的:

I had a farm in Africa, at the foot of the Ngong Hills. The Equator runs acrossthese 

highlands, a hundred miles to the North, and the farm lay at an altitude of over six 

thousand feet. (Isak Dinesen, Out of Africa)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是这样开始的:

On they went, singing "Rest Eternal", and whenever they stopped, their feet,the horses, 

and the gusts of wind seemed to carry on their singing. (BorisPasternak, Dr. Zhivago)

这三个例子选自不同的欧洲国家的文学作品,但都是先说什么人做什么事,然后再说周围的环境。这也算是个参考吧。

原文第2段也只有一句话。主语是“一队清兵”,后接四个并列谓语,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押着七辆囚车”。译文就突出了这一点,用句子的主要动词来表示,译作wasescorting a line of seven prison carts。“手执刀枪”译作同位语加分词短语,即each of them armed with a halberd,语法家可能管这种结构叫“独立结构”。“向北而行”译作分词短语trudging northwards。“冲风冒寒”译作介词短语in the teeth of a bitterwind,作状语。总之,原文是并列结构,译成英文成了主从结构。

注2. 这句译文的原文是两个句子,先说女婴啼哭,接着说母亲温言相呵,最后又说女婴大哭。因此,说原文用了三个并列的主谓结构也未尝不可。译文用了一个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这就避免了重复一个“哭”字,也避免了连续更换主语的毛病。译文用的console一词,非常之妙,将母女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能会用stop,那就大为逊色了。

注3. 这一句的原文,主语是“一名清兵”,后带三个并列谓语,其中最主要的是“踢了一脚”。译者就把第一个谓语译作分词短语irritated by the baby's crying。下面的引语,译文另起一段,“喝道”二字也就不一定译了。此外,“囚车旁”译得很妙。若是静止状态,可译作beside the cart,但此处说的是车队行进中的情况,故译作marchingalongside,这样译,也免得重复cart一词。

注4. 这一句的原文,主语是“女婴”,后接两个并列谓语。译者又把第一个谓语译作分词短语startled by this sudden violence,整个句子紧凑而生动。细想一下,此句中的“一惊”,和前面一句中的“恼了”,都表示原因,和后面的动作有因果关系,因此译为分词短语是十分恰当的。这句译文如用并列结构,译作The baby was startled by thissudden violence and cried even louder,就逊色多了。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原文第3段后半段,“女婴”一词先后出现四次。译文用了a baby girlthe little girlthe baby等三种译法。中文“女婴”一词只有两个字,两个音节,重复几次,不觉得有何不妥。英文则不行,a baby girlthe baby girl,重复起来,就觉得受不了。可见替代之法(substitution) 在这里还是有用的。

4. 离开道路数十丈处有座大屋,屋檐下站着一个中年文士,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那文士见到这等情景,不禁长叹一声,眼眶也红了,说道:“可怜,可怜!”

Under the eaves of a large house, some hundred yards from the road, a middle-aged scholar was standing with a ten- or eleven-year-old boy at his side. (5) Hewas evidently affected by this little scene, for a groan escaped his lips and 

heappeared to be very close to tears.

(6)"Poor creatures!" he murmured to himself.

注5. 这一句原文有两个并列分句,先说某处有座大屋,再说檐下站着两个人。叙事的顺序可以说是由远及近。译文则从Under the eaves开始,然后再处理第一个分句里的内容of a large house, some hundred yards from the roads。原文“站着一个中年文士,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也是并列结构,而译文却是with a ten-or eleven-year-old boy at his side。这样,原文的并列结构就变成了译文的主从结构,突出了amiddle-aged scholar

注6. 原文主语是“那文士”,后面带四个谓语。译文突出第一个谓语,然后用for引出两个从句,最后另起一段处理引语。

5. 那小孩问道:“爹爹,他们犯了什么罪?”那文士道:“又犯了什么罪?昨日和今朝,已逮去了三十几人,都是我们浙江有名的读书人,个个都是无辜株连。”他说到“无辜株连”四字,声音压得甚低,生怕给押送囚车的官兵听见了。那小孩道:“那个小女孩还在吃奶,难道也犯了罪?真没道理。”那文士道:“你懂得官兵没道理,真是好孩子,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鼎镬,我为麋鹿!”

"Papa," said the little boy, "what have they done wrong?"

(7)"What indeed!" said the man, bitterly. "During these last two days they musthave made more than thirty arrests. All our best 

scholars. And all of theminnocents, caught up in the net," he added in an undertone, for 

fear that thesoldiers might hear him.

(8)"That girl's only a baby," said the boy. "What can she possibly be guilty of? (9) It'svery wrong."

"So you understand that what the Government soldiers do is wrong," said theman. "Good for you, my son!" He sighed. "They are the cleaver and we are themeat. They are the cauldron and we are the deer." (10)

注7. 英语除了先出引语,后出说话人,还经常把一句引语分成两截,把说话人插在中间。

注8. All our best scholars. And all of them innocent...都是省略句。这在口语里是常见的。这样译正体现了口语的特点。此外,原文“生怕……”在结构上是前面谓语的并列谓语,但其含义是说明压低声音的原因。因此译文用介词短语加that从句for fearthat...,这在句子里叫状语,表示原因。

注9. 原文“那个小女孩还在吃奶,难道也犯了罪?”前半句是陈述句,后半句是疑问句,可以放在一起。英语则不然,前半句和后半句在文字上没有联系,便要分成两句。在陈述句后加句号,问题另起一句。像中文那样用逗号把它们连在一起是不行的。

注10. 最后两句译文中间都加了and。请注意,我们自己译的时候,不要把它丢掉。

6. 那孩子道:“爹,你前几天教过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是给人家斩割屠杀的意思。人家是切菜刀,是砧板,我们就是鱼和肉。‘人为鼎镬,我为麋鹿’这两句话,意思也差不多么?”那文士道:“正是!”眼见官兵和囚车已经去远,拉着小孩的手道:“外面风大,我们回屋里去。”当下父子二人走进书房。

"You explained 'they are the cleaver and we are the meat' the other day, papa,"said the 

boy. "It's what they say when people are massacred or beheaded. Likemeat or fish being sliced 

up on the chopping-board. (11) Does 'they are thecauldron and we are the deer' mean the same thing?"

"Yes, more or less," said the man; and since the train of soldiers and prison cartswas now 

fast receding, he took the boy by the hand.

(12)"Let's go indoors now," he said.

(13) "It's too windy for standing outside."

Indoors the two of them went, and into his study.

注11. it's和泛指的they都是口语里常用的说法。Like meat and fish being...也是省略句。这都体现了口语的特点。叙事像叙事,对话像对话,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值得注意。

注12. train一词很有用,我们往往想不起它来。它可以指a number of people oranimals moving in a line,也可以指a series of events or actions that areconnected,用在这里是很恰当的。

此外,“拉着小孩的手”不要译作He took the boy's hand,那是中国式的英文,Hetook the boy by the hand,这才是地道的英文。

注13. 从原文第4段到第6段,“文士”一词共出现五次。第一次出现时译为scholar,随后便不再重复这一译法,而交替使用he (his, him)和the man。这一点,你注意到了吗?



   翻译问题:如何支付翻译费用? 
    太湖翻译为您解答:可以通过银行划账、支票、电汇、邮局汇款、银行卡、支付宝、现金等。若有其他特殊支付方式,可与我们协商。对于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客户,可实行月结。
   翻译问题:你们如何保证不泄漏机密? 
    太湖翻译为您解答:为保证客户一些机密的信息不被泄漏,我们将会与客户签订保密协议,并与参与翻译项目的每个译员签订保密协议,保证译员只在公司内部接触与他们工作有关的部分文件,项目完成后将原稿交还客户,以保证客户的利益不受侵害,若客户要求,我们会在提交完译文后删除所有相关电子文档、处理纸稿资料,但以后不负责该稿件的查询。
   翻译问题:如何交付稿件? 
    太湖翻译为您解答:我们可通过E-mail、传真、快递等方式向您提供电子档、打印稿.
   翻译问题:成为你们的长期客户享受哪些优惠? 
    太湖翻译为您解答:1. 您不用每次签订翻译合同,可免付预付款,采用月结方式;2. 您的稿件在同等情况下享有翻译优先权;3. 翻译价格享受一定的优惠。
   翻译问题:请问可以告知翻译合作的流程吗? 
    太湖翻译为您解答:可以 1)发送原文,准确报价将您需要翻译的电子文件,通过电子邮件、QQ或MSN发送给我们,根据翻译语种、资料类型、工作量给您准确报价;如果没有电子文件,也没关系,您可以扫描或拍照后发给我们,或者直接传真到我司。 2)签订合同,支付定金,安排翻译当您与我们达成合作意向后,双方应签定翻译合同,我司对翻译质量和后续服务做出承诺,并按翻译内容支付相应翻译定金。由相应部门安排翻译。 3)验收译文,付清余款经过专业翻译和专业校对后,按当时约定的时间内交稿,余款在交稿后三个工作日内将余款一次性结清。
| 共计:15条记录  页次:2/2  每页:10条       [12 

翻译咨询热线:4006-333-090
电话:051085225689
传真:051085435689
邮箱:kefu@taihufanyi.com
            taihufanyi@taihufanyi.com
网址:Http://www.taihufanyi.com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金城路926-928号

无锡同传翻译客户优选供应商
完善的服务体系
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
人性化的业务流程
十年专业口笔译服务
无锡五千家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伙伴
专业的翻译资质

......更多

①客户提出需求:客户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自己资料翻译方面的"基本需求"。涉及内容包括:翻译语种、资料类型、工作量。
② 我们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回答客户的咨询,对客户的需求予以回复,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供客户参考和选择。
③ 确定合作意向:双方......更多

质量是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公司的生命底线。为确保质量,维护公司声誉,公司采取了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①谢绝低价、低要求的翻译委托。
②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宗旨,公司只承译本公司译员、资深翻译及审校熟悉、 精通的专业领域的资料,以及其它领域的非专业性资料。......更多